咨询电话:152-5746-1126
工作日:7:00-21:00
节假日:8:00-20:00

首页> 洞见观察> 新闻热点

在今年一季度的最后一天,检验检测行业迎来了一个大消息。认证君将此总结为“三个一”,即一份文件、一场发布会、一批典型案例。这三者密切相关,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关键词: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


一批典型案例是对去年检验检测市场监管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一份文件是对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监管工作新的计划,而一场发布会则是这两者的一次对外宣讲。所以说,“三个一”基本上把检验检测市场监管去年和今年情况都说清楚、说透彻了。在三月份的最后一天,这一系列重磅消息的发布,是否意味着检验检测行业即将迎来一次整治风暴?

一场发布会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场发布会。

3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以“整治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为主题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点击蓝色字体查阅发布会全文)。以“整治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这一主题单独召开一场发布会,此前并不多见。

在这场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一级巡视员乔东通报了三个部分内容。一是通报2021年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结果,二是公布典型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违法案例,三是发布市场监管总局针对检验检测机构违规问题部署的专项整治行动。基本把检验检测市场整治情况进行了一个总体的介绍,此次发布会的全文可以点击质量与认证此前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以“整治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为主题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查阅,这里不再赘述,但有一组数据需要格外关注。

据发布会介绍,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在食品、医疗器械、生态环境监测、机动车检验等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全国共检查检验检测机构1.93万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620起,撤销、注销167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总局成立四年来,全国累计检查检验检测机构6.4万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1万起,撤销、注销1043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

由此可见,行业监管力度正呈现逐步加大的趋势,常规检查、专项检查都将成为常态。

一批典型案例

在这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向媒体公布了一批检验检测市场监管执法典型案例。这批案例是从2021年度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经查处的检验检测违法违规案件中,选取了17个涉及检验检测报告造假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曝光。除了第三个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店铺假冒检验检测机构资质提供虚假质检报告案之外,其他都涉及到具体的某家检验检测机构。

其中既有有许可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违法出具虚假或者不实检验检测报告的案例,也有无检验检测资质的生产企业、网络商户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的案例。从这些机构的违规事实来看,检验检测报告造假问题主要为两大类别,一类是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检验检测许可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违法出具虚假或者不实的检验检测报告,进行低价恶意竞争。另一类是不具备检验检测资质的企业和人员假冒资质证书、伪造检验检测报告,甚至在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兜售,侵害合法从业机构权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去年,市场监管总也曾发布过“7起严打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典型案例”,针对部分网络商户未经资质许可、以“不送样出报告”“检验检测包过”名义实施检验检测报告造假的乱象问题,部署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以案释法,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也能对检验检测机构起到一种警示作用,规范检验检测市场。预计今后,针对专项检查,发布典型案例,都将成为监管的“标配”。

一个文件

在发布会召开后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立即发布关于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明确将从2022年4月至7月底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通知从开展六大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加大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强化违法案件的失信惩戒、实现专项整治行动与日常监管工作的无缝衔接五个层面对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做了部署。质量与认证微信公众号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该文件,详见《刚刚,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正式文件发布》。

检验检测行业是传递信任的行业,检验检测报告是检验检测机构向社会和消费者证明信用的产品。可以说,检验检测报告是产品质量的“体检证”、消费行为的“安全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严打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既要监管部门的统筹安排,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配合。但监管不是目的,推动检验检测行业牢固树立底线意识、风险意识、诚信意识,坚决破除检验检测市场乱象,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消费环境,才是加强行业整治的意义所在。